过了黄河便是南直隶腹地,已经属于周忱所负责的辖区。过了黄河官道到处都在施工,这条南北通道,计划要在宣德十年底全线贯通。从徐州到南京一千里,两年时间修通,每年要修五百里。而且要求的是高质量的砂石公路,这样的工程量可是非常的巨大。
新政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又不许征发调劳役出县,所有的工程全部依靠雇佣劳工和各个监狱的劳改犯完成。
如今各个监狱成了油水丰厚的地方,劳改犯可没有人权,他们干活只能保证一日三餐吃饱,剩余的收获那都归各个监狱所有。
除了上交给刑部统一安排之外,每个监狱也都会有一点小金库,这笔钱各个监狱花起来可没有什么负担,以前的监狱那是纯负担的地方,刑部与地方衙门每年都要拨给监狱不少的钱粮。
现在不但不要拨款,还能挣钱,上面也不会死睁着这笔收入,毕竟水至清则无鱼。
过了黄河之后,便是黄淮之间的三角地带,这个地方在整个大明都是洪水泛滥,灾害频繁。尤其是中都凤阳府更是十年倒有九年荒,这片土地若是不把水患治理,将是永无宁日。
周忱过了黄河,开始放慢了赶路的进度,开始考察沿途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百姓生存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知道百姓想要什么,才能对症下药做出让百姓满意的政策。
皇帝给他的时间不多,只有区区一年的时间,他知道只要把南直隶摆平,剩下的闽浙两省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宣德九年正月底,周忱带着一个协的羽林军来到了苏州府治吴县。不过他并没有进城,而是把钦差行辕扎在了军营里。
立起钦差行辕之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召集苏州府七县所有的正印官前来议事,苏州现在的情况非常糟糕,顶着一个重赋的名头,却空有其名,赋税连年减少。
原本的官地大半已经被士绅豪强侵占,想要从这些人的手里将土地夺过来,那就等于是虎口夺食。
原本历史中的苏州现任知府是况钟,不过况钟被皇帝提前简拔,现在已经是侍郎高位。如今的额苏州知府是赵豫,赵豫字定素,北直隶保定府安素人,以生员身份加入靖难军,历任主簿、兵部主事、员外郎,丁母忧后在洪熙元年复起为兵部郎中,外放为苏州知府。
在任期间屡次上书对苏州官田进行改革,都被朝廷否决。对于钦差大臣把新政的第一站放在苏州,赵豫心中有数。
皇帝虽然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但是也知道自己是个改革派,对于在南直隶打开一个突破口,没有比找一个真心支持的地方官更好的事。
苏州府地盘不大,七县之中的吴县与长洲县苏州府的附郭县,另外五个县是吴江、常熟、昆山、嘉定和崇明。除了崇明之外其他几个县距离府城都不远。
三天时间各个县的官员都赶到了钦差行辕,大家都是文官,非常不理解钦差为何要把行辕设在军营。
若是文官最讨厌哪种人,第一是宦官,第二就是武夫。在人员未到齐之前,周忱谁都没见,谁都不知道这个钦差大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如今的周忱就算不是钦差,那也是一部尚书,堂堂的二品京官,是他们这些地方四品以下的官员,这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进了行辕大帐,周忱已经坐在了主位之上,众官员首先参拜了皇命旗牌,这些都是皇权的象征。有了这些东西那就证明周忱所代表的是皇帝。
周忱倒是没有给这些官员难堪,参拜完皇命旗牌之后,便请大家按照品级落座。官位最高的知府赵豫首先说话:“周部堂!不知召见下官等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当,都是为朝廷做事,为陛下效忠,本部堂受命在南直隶推行新政,知道本部堂为何会选择苏州吗?”
“还请部堂明示!”赵豫把话题又推了回去。
周忱对赵豫这种打太极的行为非常不爽,身为一府长官怎能没有一点儿担当,不过第一次与地方官见面,也不好给人家脸色,显得不近人情。
看了众人一眼,周忱说道:“诸位同僚!今天召集诸位过来,就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各位回去把各自辖区的黄册给本部堂交上来。
第二件事是,配合本部堂派往你们辖区的土改官员情形土地清丈,第三件事是将上一年的夏秋两税的的征收情况交到钦差行辕。”
各个州县的官员当时就傻了眼,这钦差手段够狠的啊!一上来就抓住了各个地方的七寸所在,黄册那就是地方官执政的核心所在。
地方官吏的各种灰色收入都跟黄册有关,只要有官员较真核查黄册与实际土地的归属,所有隐藏的东西都会暴露出来。
“周部堂!下官有一事不明,还请上官解惑!”赵豫起身说道。
“赵明府请讲!”
“太仓卫去年已经全部撤离,此处的土地如今无人耕种,荒废在那里,周部堂打算如何处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