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棋盘:从图纸到夯土
“这个基础配筋方案不行,”结构工程师周工把图纸拍在桌上,铅笔在混凝土标号处画了个叉,“山区雨季会有滑坡风险,必须增加锚杆密度。”他头发花白,说话时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这是林深通过猎头挖来的“宝贝”,据说退休前是国家地质公园的总工程师。
“但这样会超预算。”造价师小张小声反驳,手里的计算器噼啪作响。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深身上。
他拿起图纸走到窗边,外面的空地上,几个工人正在搭建临时工棚。“预算可以调,但安全标准不能降。”林深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把观光车的采购推迟到二期,先用这笔钱完善基础工程。”他转过身看着周工,“周工,麻烦您出一份新的加固方案,我们下午和施工队碰一下。”
周工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赞许。林深知道,这些技术专家看重的不是薪水,而是项目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就像山里的老桥,百年风雨后依然能让马车稳稳通过。
更棘手的是运营团队的组建。景区开业后需要懂少数民族文化的讲解员,要会双语服务的前台,还要能把酸汤鱼做出乡愁味道的厨师。林深让人事部在周边县城设了招聘点,面试那天来了三十多个人,其中有位穿苗族盛装的姑娘特别显眼。
“我叫阿依,”姑娘递过简历,银饰在袖口叮当作响,“我在贵阳做过导游,能唱二十多首山歌。”她说话时眼睛亮得像山涧里的星星,“要是能在家门口工作,谁还愿意出去打工呢?”
林深忽然想起考察时看到的空心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守着吊脚楼。他在招聘启事上加了一条:“优先录用本地村民,提供技能培训。”此刻看着阿依递来的简历,他忽然觉得,景区最珍贵的资产,或许不是那些山水,而是这些带着乡音的笑脸。
三个月后,当第一批夯土填入地基时,林深站在山坡上,看着周工指挥挖掘机调整角度,阿依带着几个村民学习使用售票系统,远处的吊脚楼升起袅袅炊烟。夕阳把青山染成金红色,他忽然明白,所谓筹备,从来不是把资金、文件、人才简单拼凑起来,而是让每一块“拼图”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那些即将在景区里生长的草木,根扎在土里,叶向着阳光。
夜色降临时,林深收到一条消息,是银行张经理发来的:“贷款批下来了。”他抬头望去,工地上的照明灯次第亮起,像一串落在山谷里的星星,照亮了那条通往青山深处的路。而路的尽头,似乎已经能听见游客的笑声,混着溪流的歌唱,在群山间久久回荡。
喜欢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请大家收藏:(www.bidusy.com)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必读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