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有着自行车,速度还是不慢的,孙建国也是赶在了晚饭时候回到了家。
“哟,建国,这是去哪了,今儿个没上班吗?”
刚刚跨入大院门口,阎埠贵便是看到了他。要说这院子谁什么下班,什么时候回来,他阎埠贵心里都有数。
但是孙建国他就猜不到了,有时候孙建国上班时间太早,凌晨三四点就走了,有时候到了下午才去上班。
而下班更加不固定了,有时候早上就下班了,但是有时候又是晚上或是凌晨才下班。
在孙建国没上班之前,院里处大门基本都是他在开关,但是自从孙建国上班几个月以后,他可遭不住了。
经常半夜三更起床给孙建国开门,这可让他的休息严重受到了打扰,上课的时候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没呢,三大爷,这是又在等谁呢?”
打趣着阎埠贵,他对于这位阎老扣这几年可真的是有了认识。
从他忽悠着阎埠贵把他花盆里的花花草草给卖了,换成了葱姜蒜以后,他每次看着孙建国都是白眼不断。
后来又弄成了花草,这不,这两年因为自然灾害,又开始种上了葱姜蒜以及韭菜什么的。
“你这话说的,我能等谁,这不是吃完饭,出来溜达溜达。”
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孙建国,阎埠贵直接就转身向着家里而去,一副不想看到孙建国的模样。
“嘿,这老头。”
看到阎埠贵走了,孙建国也没心思逗他,直接就走回家了。
“回来啦,怎么样,看到你小姑了吗?你小姑身体还好吧。”
看到儿子回来,孙父问着自己妹妹的情况,这时候生孩子无疑是从鬼门关走一遭。
加上正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怀孕生孩子。
“回来了,小姑身体还好,现在也没什么活,还没有开始农忙,这会在家里坐月子呢。”
打了点水洗手,孙建国便是来到了饭桌旁,孙父他们也就刚刚开始动筷,也不知道孙建国什么时候回来,所以也没等他。
只能说回来的早不如回来的巧,他回来饭都已经做好了。
“小宇轩,叫爸爸……”
从徐雪手中接过儿子,示意她先吃饭,他来喂儿子吃饭。
一岁半的孙宇轩,已经能够吃点东西了,并且胃口还很好,可能是他喜欢奶奶做的菜。
“那就好,你小姑从小到大都是报喜不报忧,这次她生孩子,我可是很担心的。
只是当初她怀着的时候,也没有给我们说,大哥也是,去给妹妹送粮食的时候,肯定是发现了,也都不给我们讲。”
孙母对于自己这个小姑子的性格还是了解的,有些埋怨孙建国的大伯了,知道情况也都跟着一起瞒着。
“唉,估计是妹妹让大哥保密的,大哥那人你也知道,没有什么坏心思,应该是被妹妹给忽悠着让他瞒着。”
孙父也是了解这个最小的妹妹的,可能是怕娘家人担心,加上这时候大家都是自身难保,所以也就没说出来。
“嗯,我估计也是……”
“我吃好了,你去吃饭,我来喂。”
孙母吃好以后,从孙建国手中接过了大孙子,随后拿过他的碗,便是开始喂了起来。
孙建国也就开始吃了起来,他也是真饿了,毕竟骑自行车也是需要体力的。
这时候的自行车,也就飞鸽,凤凰,永久这三种品牌最为出名。
孙建国买的自行车便是永久自行车,这时候的自行车还要兼顾拉货的事务,所以骑行起来可没有二十一世纪的自行车那么好。
吃过饭,孙建国便是有点犯困了,昨天晚上他可也没休息好,加上今天跑了一天,所以这会一闲下来,就感觉到身体有点疲劳。
看到孙建国连续打了好几个哈欠,徐雪便是让他去休息。
孙建国什么时候睡的,她最有发言权了,今天她可是一觉睡到了中午十二点左右。
孙建国也没有坚持,在洗漱以后,也就准备去睡觉了。
一到床上,他不一会就睡着了,等到徐雪抱着儿子回来以后,孙建国早已进入梦乡。
……
而此时孙建国小姑这里,她在想今天孙建国给她说的事情,看了看自己儿子全身上下全是补丁的衣服,在看看刚刚吃完母乳的小女儿。
她觉得孙建国说的不错,在这个家里她儿子的未来一眼就能够望到头。
况且在这个家里,婆婆最疼爱的儿子是大儿子,把养老放在了她大儿子身上。
“孩子他爹,你说我们去城里怎么样?”
心中有了想法,孙钰也是一个果断的人,她可不想在这农村一年到头下来,家里的全部积蓄都用来供养大房。
为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她也要做出改变,可不想等到以后在后悔。
“孩子他娘,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虽然好奇,但是宋老三还是诚实的说道:
“进城,怎么会不想呢!那代表着吃上了供应粮,家里人也不会被饿着了。
只是也就只能想想罢了,你也知道,我们可没这门路。”
“那,如果说,有这个机会,让你到城里,你愿意去吗?”
孙钰自然是知道的,只不过宋家没有,可不代表她没有,今天孙建国就给她说了。
他手中有两个轧钢厂的进厂名额,一个是车间,要累一点,一个是后勤,活要轻松一些。
自己侄子的心思她怎么会不知道,这是来看到她生活过得不如意,想要把她从这个泥坑里拉出去。
“我当然是愿意的,只是现在哪还有进厂的机会,你也知道,当初我和几个同村的一起去过,只是我们实在是入不了人家的眼。”
当初宋老三也是想过进城入厂,可惜这厂不是那么好进的,没有钱,没有关系,谁知道你是那个。
在城里碰了一鼻子灰,宋老三最后还是灰溜溜的回来了,老老实实的在村里挣工分。
“今天大哥带着的那个孩子你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我五哥家里的,从小跟着我长大,一直到了建国时,才跟着五哥他们进城。”
喜欢四合院:六十年代的那些人和事请大家收藏:(www.bidusy.com)四合院:六十年代的那些人和事必读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