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如,淮如,你说句话啊,你肚子里可还有东旭的孩子啊!”
看着慌张的贾张氏,秦淮如这会心情可好了,这么多年来,她还是第一次看到贾张氏这么慌张。
嘴角略微上扬,秦淮如也没等贾张氏发现,平复了一下心情,随后对着贾张氏说:
“我也不想这样,这样吧,我有几个条件,如果你答应,那我就留下来,并且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
“这……”
贾张氏开始犹豫了,她不知道秦淮如会提出什么条件,所以,便显得有些犹豫。
“淮茹,你先说。”
看到秦淮如又开始收拾,贾张氏可不敢在犹豫了。
“好,那么第一条,以后我去上班,你在家做饭,我回来以后,家里饭必须得好。
第二,以后我教育棒梗,你不能拦着,你看看现在棒梗都被你惯成什么样了。
第三,以后我的工资和棒梗他们的抚养费,不可能给你养老和买止疼药,要是你要吃,就自己挣钱。
第四,你得把东旭的抚恤金拿出来,棒梗以后结婚的钱,我会给他存。”
眼巴巴的听完秦淮如的要求,贾张氏是越听越生气,所以,在秦淮如说完她的要求以后,贾张氏直接就不干了。
“秦淮如,这不可能,其他的条件我都可以答应你,但是东旭的抚恤金和每个月的养老钱,可都不能少。
东旭的抚恤金我是不会拿出来的,你死了这个心吧。”
“行,既然这样,那你就拿着东旭的抚恤金过吧,我等会去街道办,先分家,到时候东旭的抚恤金我也有一份。
到时候我带着小当在嫁一个,你就带着棒梗过吧,我倒要看看棒梗在你的教育下,以后会变成什么样,我看你到时候下去了怎么和东旭交代。”
秦淮如的话,让贾张氏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答,但是让她交出贾东旭的抚恤金,那是绝不可能的。
秦淮如自然也是知道,贾张氏不可能拿出贾东旭的抚恤金,这也只是试探贾张氏的底线罢了。
“淮如,东旭的抚恤金我是不可能现在就拿出来的,那是以后给棒梗娶媳妇的……”
“呵呵,婆婆,不管你是想着给棒梗以后娶媳妇也好,还是你舍不得也罢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去找街道办,你好好考虑考虑。”
说着秦淮如就开始向着门外走去,不过心里却是在想,贾张氏会什么时候松口。
她可也不是真的想再去嫁人,先不说能不能嫁,就是如今继承贾东旭的工位,她就舍不得。
这会就看谁的耐心更好了,秦淮如觉得自己应该能够拿捏贾张氏,这次要是不趁着这个机会拿下贾张氏。
后面可还不知道她会出什么幺蛾子,所以,为了以后棒梗的教育,为了她和她东旭哥的几个孩子,她都要和贾张氏争。
贾张氏这会心里苦啊,可是她不说。看着秦淮如的脚步,她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她也怀疑过,这是不是秦淮如故意的,好从她手中把东旭的抚恤金骗到手。
可这会看着秦淮如有些决绝的模样,她也害怕这就是秦淮如真实的想法,她可不敢让秦淮如离开贾家。
否则她这老太婆,想要养活棒梗,这可不容易。
眼看秦淮如马上就要出屋门了,贾张氏最终还是忍不住了,在秦淮如即将要迈出门时,贾张氏便是叫住了秦淮如。
“秦淮如,等等,你赢了,不过东旭的抚恤金我现在是不会给你的,你也不要想,这是留给棒梗的,其他的条件我都答应你。”
贾张氏开口,秦淮如心里狠狠的松了口气,她可不是真的想要离开贾家,毕竟要是离开贾家,她可真不知道自己能去哪。
如今贾张氏开口,她的心里就是高兴了起来,这对她可是一个好消息。
“妈,你早点这样答应不就好了吗?现在弄的,好像是我逼你一样。”
看着秦淮如开心的脸,贾张氏就像是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只是她总归不敢赌,她一个老婆子,要是秦淮如离开了她,她可就真的要被吃绝户了。
“秦淮如……我告诉你,虽然我答应了你的条件,但是,你要是敢做对不起东旭的事儿,我一定不会放过你。”
“行了,妈,我自己有分寸,今儿个就算了,我来做饭,明天开始你就早点起来做饭,要是我看不到明天的早餐,我也不去街道办,直接把你送回农村老家去。
毕竟你的户口可不在在这里,我在外面在哭一哭,你猜院里人是信你还是信我。”
贾张氏妥协,秦淮如这会又想到了一个可以威胁贾张氏的方法。
贾张氏当初为了农村的两亩地所分到的粮食,可是不准她秦淮如改户口来着,如今她秦淮如成为了城市户口,贾张氏的户口自然是没法改的。
“你?淮如,你看你这说的,妈明天早上就开始给一家人做饭,你可千万别把妈送回去,村里现在什么情况,你也知道,要是妈回去了,不得饿死啊!
而且我这把老骨头,下地可挣不了几个工分,妈保证,你只要不惦记东旭的抚恤金,妈啥都听你的。”
秦淮如这话可是真正的抓住了贾张氏的软肋,当初跟随着老贾进城,她可是得罪了村里的亲朋。
这会要是回去,恐怕她活不过一个星期,并且是那种死了都没有人知道的,所以,她可不敢回去。
加上这会农村可没有粮食,她贾张氏在这个家怎么也能勉勉强强吃饱,要是回了农村,怕是没两天就饿死了。
秦淮如也是敏锐的捕捉到了贾张氏的软肋,心里暗自窃喜,不过为了保持自己孝顺的人设,秦淮如也不可能真的把贾张氏赶回农村。
当然了,要是贾张氏“不小心”被其他人抓住把柄,她秦淮如可太高兴了。
至于贾张氏回农村老家没人带孩子怎么办?那简单,她秦淮如别的不说,回到村里把妹妹带到城里来 帮她带带孩子,然后找一个城市户口的给妹妹嫁过去,这不得感谢她。
这时候的农村有多苦,秦淮如深有体会,她这一辈子可不想回到农村。
……
喜欢四合院:六十年代的那些人和事请大家收藏:(www.bidusy.com)四合院:六十年代的那些人和事必读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