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并没有发生什么事,这会大家基本上都是躺在家里,减少消耗。
哪怕是挖野菜的人都没有,因为野菜都已经被挖完了,不光是村里在挖,平常四九城在家里的妇女和他们的儿子,女儿们同样的也在挖。
四九城那么多的人口,加上如今全国各地的逃荒人员涌入城内,四九城周边的野菜还能剩什么,早就已经被挖完了。
加上干旱的原因,现在连野菜都没有长出来,白天自然没有什么人在路上的。
回去的路上,孙建国从空间中取出了五斤野猪肉,这是他去东北那边出差时候的收获,从当地猎人手中买到的几半扇野猪肉。
这会的自然环境可是极好,野味什么的可比后世的好吃,不过再怎么吃,如果没有调味品的压制,野味的腥味同样很重。
“建国,你这是去哪来。”
阎埠贵作为门神,当然是在门口等着,如今小学已经停课,他这位老师一天也就无所事事。
平时的时候只能是去钓鱼,可如今又有那个地方有鱼钓呢?现在可真的是人比鱼多,想要钓上来鱼,那是真的要看运气,万军丛中过。
“嘶,这么大的一块野猪肉。”
想到自家吃荤腥还是过年的时候好不容易买到的半斤肉,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吃到荤腥的阎埠贵眼睛都已经开始放光了。
“建国,你三大妈做这野猪肉可是一绝,要不让你三大妈做上一顿,你看怎么样?”
嘴上说着,阎埠贵已经开始准备上手了,只不过孙建国早有准备,一个转身便是让过了他的咸猪手。
“三大爷,那倒不用了,我家里我妈做饭挺好吃的,而且他们不会做这野猪肉,我做的也不差,所以啊,就不麻烦三大妈了。”
“咳咳,建国,我说的真的,你三大妈做这野猪肉可是一绝,要不让你三大妈试试?”
被孙建国躲过,阎埠贵也不觉得尴尬,搓了搓手,他的目光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孙建国手中的野猪肉上。
“算了吧,三大爷,就你那算计的样子,这猪肉做出来还不知道什么味道呢,野猪肉所需要的大料可是不少。
你呀,想要三大妈发挥一下手艺,那就去买点肉,咱们喝一杯,看看三大妈的手艺到底怎么样。”
就阎家那抠搜算计的模样,哪怕是有什么好食材,那做出来的东西味道能好才怪。
作为粪车路过都要尝尝咸淡的阎埠贵,没有从孙建国这里占到便宜,自然是心里很失落的。
要是能够让他摸上一手,回去洗个手,手上沾上的油花他都准备洗下来,到时候做菜的时候放点,那不就是一个有油水的菜了吗。
“咳咳,建国,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可买不起肉,一家人就靠着我那点工资,哪有钱去买肉啊。”
“三大爷,你可就别再我面前哭穷了,院里人谁都知道你的情况,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罢了。”
作为全院第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阎埠贵的工资一直是个迷,他总说自己的工资是二十七块五,和原着中秦淮如一样。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工资就没有提过一级?阎埠贵可是建国就在红星小学开始教学,这么多年过去,哪怕是看在他劳苦的份上,工资也该提上一提了。
“建国,我可没哭穷,这些年我是算计了一点,可这不都是为了养活几个孩子嘛,如今给解成买了一个工作,这些年攒下的钱早就已经花完了。”
阎埠贵的话,孙建国可不会相信,不过这是阎埠贵自己的事情,阎解成工作的这几年,他相信阎埠贵从阎解成手中已经差不多快要把买工作的钱收回来了。
他可是听说了,自从阎解成成为正式工以后,每个月要上交十块钱的生活费,并且还要还给阎埠贵十块买工作的钱。
这让孙建国想想都觉得他惨,转正以后一个月工资也就二十五块左右,每个月上交二十块,剩下五块多,这阎埠贵可真的是算计的死死的。
“三大爷,你家里的事,我不做评价,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现在要是在不改变,恐怕以后你和三大妈的养老……”
孙建国没有再说下去,但是阎埠贵却是知道他的意思,只是他觉得应该不会到那一步,再怎么说他阎埠贵还是把几个孩子养大了。
只是又觉得孙建国说的不无道理,想着想着阎埠贵的眉头紧锁,不过他想着手里这些年存下来的钱,他觉得他和三大妈的晚年哪怕是儿子们不给养老,那也不是过不下去。
阎埠贵思考的时候,孙建国已经绕开了他,向着家里而去。
不过却是在墙角看到了棒梗正带着自己妹妹小当在那里吃着什么,孙建国也没管。
贾东旭去世以后,棒梗便是每天带着妹妹在院子里乱窜,秦淮如上班去,贾张氏这会恐怕在睡大觉吧。
棒梗远远的早就瞧见了孙建国和阎埠贵在那里说话,只不过他是被孙建国手中提着的肉吸引着。
不由自主的,他的口水就流了出来,想他棒梗大爷,老爹贾东旭还在世的时候,背靠爷爷(易中海)这位大院一大爷,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偶尔还是能够吃上一次肉的。
如今老爹贾东旭去世,他棒梗大爷已经好几个月都没有吃过肉了,带着小当向着家里跑去,他觉得自己奶奶应该有办法。
并不知道棒梗的想法,看到他带着妹妹跑回中院,孙建国也没管,哪怕是贾东旭在世时,他与贾东旭的关系也是一般邻居,并没有多好。
“奶奶,奶奶,你快醒醒。”
跑回家的棒梗,直接来到贾张氏的床前,伸手边推边喊着贾张氏。
睡得正香的贾张氏被自己的好乖孙吵醒,心里那个气啊,刚才她做梦可是正要吃一个大鸡腿,这一下就被棒梗给吵醒了。
“怎么了,棒梗,这不是还没到下午吗?你又饿了?”
虽然心里气,但是这是自己乖孙,贾张氏以后的养老还得靠他。
喜欢四合院:六十年代的那些人和事请大家收藏:(www.bidusy.com)四合院:六十年代的那些人和事必读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