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勾结盘踞台湾岛的郑经,双方形成夹击之势,给负责镇压反清复明势力的清军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后来,蔡寅在天宝山被清军将领击败,此后下落不明。
“奶奶滴!怎么老是冒出这么多的朱三太子?”康熙颇感无奈地问索额图。
你猜索额图如何回答:“圣上,如今朱三太子已然成为一个符号。人们内心更愿意相信崇祯的后代依然在世。”
康熙心中明白其中缘由,汉人骨子里的反清情绪依旧存在,尽管他不断向汉人示好,又是尊崇孔子,又是祭拜朱元璋。
这些举措虽有一定效果,但哪个朝代又能没有几个不安分之人呢?康熙对此很是无奈。
同一年,河南柘城也爆发了一起朱三太子案。
康熙十六年(1677 年)六月,河南柘城有人诈称是明皇子朱慈炤起兵造反,后被清廷迅速镇压。
康熙十八年(1678 年),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击败并逮捕。
此人自称是杨起隆,经辨认,实则是杨起隆部下,妄图借“朱三太子”之名谋划造反。
康熙十九年(1690 年),这个假杨起隆被押往北京处死。
康熙三十八年(1698 年),江南金和尚拥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为“朱三太子”,
聚众于太湖,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然而,关键时刻红衣大炮却意外哑火,最终两人双双被捕伏诛。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当属康熙四十六年的案件。
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江苏太仓一念和尚,与浙江大岚山张念一、张念二等以“朱三太子”朱慈炯为名号起事。
“卧靠!这三位可真是够狠,把朱三太子三人都借来了。”他们如同攒鸡毛凑胆子一般,只是虚张声势。
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清军捕获了在浙江起兵的张念一。
据其口供,有一次,他在山东汶上县活动时,发现并捉获一名嫌疑人,此人自称朱慈焕,乃是崇祯帝四子。
言称他长期流落民间,以教私塾勉强糊口,早已回归草民身份,与江南、浙江等地的反清势力素无关联。
然而,康熙本着“宁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的想法,指其伪冒明裔,以“通贼”罪将朱氏父子解往京城处死。
以三个和尚为首的所谓“朱三太子”势力也被清廷依法处置。
事后,康熙发布诏书,宣称朱三太子已悉数被斩杀,日后若再有冒名顶替者,杀无赦!
从此,朱三太子案渐渐绝迹。究其原因,是康熙统治南方的实力大幅增强,反清复明的小火苗,终究被彻底浇灭。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www.bidusy.com)清宫秘史十二章必读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