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胤祉颇有才华,主持编修《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等书籍,在文化方面有突出贡献,很得康熙的欢喜。
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时,因胤祉与太子胤礽关系素来和睦,康熙召他询问太子往日的所作所为。
康熙认为胤祉未怂恿胤礽为恶,所以没加罪于他。
但是一件事的发生,让康熙对三皇子产生了不满。
当时朝中命户部追讨欠款、加强整顿刑部等大事发生,胤祉不仅没有参与而且连表态也没有,康熙在心中逐渐失去对他的信任。
“这孩子没有担当,不可委以重任!”康熙对老三下了定义。
如今康熙认为,作为弟弟的胤祉举报大阿哥诅咒太子的事情,是兄弟不和睦的表现。
虽说让大阿哥彻底丧失了夺嫡资格,但也让康熙震怒,认为他在关键时候给大阿哥致命一击,颇有心机,有夺嫡念头。
雪上加霜的是,康熙三十八年,胤祉在敏妃丧百日内剃头,犯了大不敬之罪,被康熙降爵为贝勒。
总体而言,胤祉虽有才华,但在康熙眼中,他在政治才能、担当和品德等方面存在不足,最终否定了三皇子当太子的念头。
……
如今康熙帝发现长子胤禔竟然暗中施展巫蛊之术诅咒废太子时,
他猛然意识到,太子之前那些令人费解的出格举动,或许并非完全源于自身的品行不端,极有可能是受到了长子暗中的恶意干扰。
说实话,这是康熙从心里想复立胤礽的自我说服的想法。
他暗自思忖,或许是长子的邪恶的诅咒,使得太子陷入了困境,导致其行为失常。
随后,他开始为太子复出造声势,在朝堂上他严厉指责胤禔暗中捣鬼,致使胤礽心智失常,行为失控,
把太子以往做出的不好事,推给老大胤禔。
时间来到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三月,在风景秀丽的畅春园,康熙帝召开了一次小范围的会议。
“各位爱卿,今儿征求大家一个意见,我觉得原来的太子改变好了,大家可不可以给他一次机会,复立太子?”
康熙本欲引导众人重推胤礽复位,却未料群臣大多奏请立皇八子胤禩为储君。
康熙很失望,此次朝议没有结果。
这里介绍一下皇八子胤禩,平时他为人和蔼,与人为善,素有“八贤王”之称,
他待人谦和有礼,广结善缘,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宗室子弟,皆能与之融洽相处。
他常以温厚的态度对待众人,对有求于他者从不轻易拒绝,因此在朝中威望日盛。
然而,康熙皇帝看着满朝举荐胤禩的奏折,心中却愈发警惕。
胤禩的“贤”在他眼中,已然成为结党营私、收买人心的手段,这触及到了康熙对皇权稳固的底线。
相比之下,尽管胤礽此前被废,但在康熙心中,嫡长子的身份依然有着特殊的分量,且多年的培养也倾注了他诸多心血。
最终,康熙权衡再三,力排众议,于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宣布复立胤礽为太子 。
至此,这场举荐风波以出乎众人意料的结果落下帷幕,废太子第二次被册立。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www.bidusy.com)清宫秘史十二章必读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