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们,不要慌乱,摆开阵势。”老十四先是以火器营交替射击,打乱敌军冲锋节奏,
紧接着配合骑兵迂回包抄,清军犹如一把利刃直插敌军心脏。
最终,大破准噶尔部的敌军,取得辉煌战果。
此役不仅成功收复拉萨,更是缴获敌军牛羊十万余头,兵器辎重不计其数。
捷报传至京城,康熙龙颜大悦,病情似乎一下好了一半一半。
康熙铺开宣纸,在朱批中连用三个“甚好”,对老十四的战功予以高度肯定。
老十四心里明白,军功不过是夺嫡的敲门砖,朝中势力才是立足根本。
他为编织起一张庞大的政治网络,在京城,通过礼部侍郎蔡珽积极拉拢汉族官员。
蔡珽在科举士子中颇具影响力,胤禵借助他为自己造势,扩大在汉族官僚阶层中的支持;
在军中,胤禵将亲信鄂伦岱提拔为参赞大臣,从而牢牢掌控核心军事机密。
为进一步扩充势力,胤禵命手下拉拢腐蚀康熙的弟弟庄亲王允禄,
每次都借谈兵事之名,对康熙的女婿孙承运行贿,他还斥巨资发展了一批线人,密切监视宫中的动向。
通过金钱开路,胤禵的势力犹如藤蔓般,从遥远的西北军营延伸到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
此外,他深知老爹年事已高,时日无多,便叮嘱朝中党羽,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务必马上通知他。
他甚至扬言,如果遗诏里不是自己的名字,他将不惜动用军队夺取皇位。
……
然而,人算终究不如天算。康熙在收复西藏后,身体竟逐渐恢复,也许是回光返照吧。
“奶奶滴,这是要熬死皇子皇孙的节奏。”老十四巴望着老爹的噩耗,如今空高兴一场。
老十四暴躁发作了,在青海大营,他因急于建功立业,多次做出冒险决策。
康熙五十九年,他不顾部将强烈反对,执意派遣轻骑奔袭敌军粮草大营,结果不幸中了敌军埋伏,折损精锐骑兵三千余人。
此事传回京城,康熙虽未公开斥责,但在给胤禵的密折中隐晦提醒:“用兵之道,贵在持重。”
在朝堂之上,胤禵的急躁更是暴露无遗。
他得知四阿哥胤禛不声不响可能继承大统后,他竟不顾场合,当众质问隆科多:“皇阿玛立下的遗诏在哪里,有没有我的名字?”
如此鲁莽逼问,让本就病重的康熙病情愈发沉重。
唉,如此行事,想想看,康熙的临终遗诏里又怎会有他的名字呢?
……
康熙六十年(1721年),东南方向的台湾出事了,爆发了朱一贵率众起义。
朱一贵起义是台湾回归大清后,最大的一次暴乱。
朱一贵出身于福建长泰,后随父母迁至台湾台南,以养鸭为生,人称“鸭先生”,他为人豪爽仗义,乐善好施,在当地百姓中颇具威望。
朱一贵造反时,他称自己是朱明后裔,打得旗号是“反清复明”。
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十九日,朱一贵相约与黄殿、李勇、吴外等共十三人在罗汉门歃血为盟,正式发动起义。
由于朱一贵平日里积累的威望,再加上百姓对官府的不满,同时唤起了人们向往大明朝的情绪,
起义队伍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短短几天内便发展至数万人。
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克了台湾府城(今台南市)等重要城池。
五月初一,朱一贵被众人拥立为“中兴王”,建立政权,年号“永和” ,并发布文告,痛斥清朝官府的罪行,号召民众共同推翻清朝统治。
面对突然爆发的起义军,清政府大为震惊。康熙皇帝迅速做出反应,
任命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为靖海将军,带领水师,会同南澳总兵蓝廷珍等人率领的陆军,共计两万余人,渡海前往台湾平叛。
施世骠和蓝廷珍率领的清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火器威力无比。清军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与起义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起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缺乏正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也相对简陋。
在清军的猛烈进攻下,起义军逐渐陷入被动。经过数月的激战,起义军最终失败。
朱一贵不幸被俘,后被押解至北京,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被凌迟处死。
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只坚持了78天,最终以失败告终。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www.bidusy.com)清宫秘史十二章必读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