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任上,李卫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对于违法乱纪的官员,他毫不留情地予以弹劾和惩处,有力地净化了浙江官场风气。
别看李卫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对教育极为重视。
他拨专款修复杭州紫阳书院,还新建了一些书院,学子们坐在敞亮的房间里学习,
为保证书院教学质量,他亲自选拔优秀教师,鼓励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并经常前往书院视察,与师生亲切交流。
也许李卫后悔少年时顽皮没好好学习,因此努力创造优质的环境培养后人。
说实话,也许李卫文化少,才造就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呵呵!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上帝关闭了李卫知识之窗,却打开了他另类的政绩之门。
在他的倡导下,浙江学风日益浓厚,不断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
因受汪景祺、查嗣庭案以及江南科场舞弊案的影响,雍正帝一怒之下传旨暂停浙江乡试和会试。
李卫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文士的呼声,他和田文镜的认知有所不同,老田看不起科甲文人,李卫很器重科甲出身的官员。
李卫观察民情士风,将可能出现的文字狱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将浙江的良好事迹记录在档,随时奏报朝廷。
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浙江于雍正七年恢复乡、会试考。
雍正七年,李卫被调进京任兵部尚书。同年,他查处了张云如、甘凤池等反清复明势力。
彼时,张云如自称前明后裔,以相命、气功、符箓等手段结交权贵和三教九流之辈,广收门徒,密谋策划反清活动。
前两任浙江督抚都被张云如拉去练功收为了徒弟,可见渗透之深。
张云如和甘凤池,乃当时着名武术家,二人对满清政权心怀不满。
甘凤池与张云如等人在江宁重建反清组织,甘凤池还被推举为“兵马大元帅”。
后来,李卫派人暗中调查,发现了他们的密谋,设计诱捕了甘凤池,随后张云如等一伙人也悉数落网。
传说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是大侠甘凤池的徒弟。
值得一提的是,甘凤池有可能是《三侠五义》中展昭的原型。
展昭被称为南侠,而甘凤池被江湖人称为“江南大侠”,两人绰号颇为相似。
甘凤池自幼习武,先后拜黄百家、一念和尚为师,精通内外家拳,擅长导引之术。
展昭同样武艺高强,一手湛卢剑使得出神入化。
此外,甘凤池行侠仗义,这与展昭在小说中除暴安良、仗义疏财的侠客形象相符。
《三侠五义》成书于清代嘉庆年间,作者石玉昆在创作时很可能借鉴了与他生活时代相近的甘凤池的事迹传说。
李卫可不管这些,他将张云如及其同党 185 人全部斩首,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
彼时江南盗案频发,雍正帝认为两江总督范时绎和巡抚陈时夏并非缉捕盗贼的合适人选,便下令由李卫兼管苏州松江等七府五州的盗案。
雍正果然知人善任,李卫市井朋友很多,眼线很广,消息灵通。
李卫欣然受命,心说我要把各种关系调动起来,让皇上看看,李卫是全能型的官员,
为更好地打击盗贼,朝廷还专门为李卫量身定制了浙江总督这一官职。
李卫任浙江总督后,派人暗访,查明江南盗贼横行的重要原因,是时任江南都督范时绎、按察使马世珩对盗贼包庇纵容,
为应付皇上追查,二人常让替身代盗贼受过。李卫摸清情况后,毫不徇情地上书弹劾二人,雍正一怒之下将二人罢官治罪。
此外,李卫留心营务,在浙江的险要之处增兵设防。以更有效地打击盗贼。
李卫得知盗贼的姓名、地址后,会采取声东击西等策略,暗中遣士兵跟踪抓捕。
对于一些势力较大的匪首,如纠合数百党羽作恶的渠魁,李卫则密令捕快人员混入贼窝策反,里应外合将其一网打尽。
在任上,李卫积极推行雍正新政。
为使新政顺利推行,他采取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方法。他将难懂的官方文字,编成通俗易懂的鼓儿词、莲花落等,
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宣传。
李卫虽识字不多,但脑子灵活,处理起实际事务来游刃有余。
至今在民间流传着有关李卫的有趣故事。有一次,他微服私访,遇到一个卖字画的书生。
书生的字画定价颇高,却无人问津。李卫好奇询问缘由,书生称自己的字画皆是珍品,故而价格高昂。
李卫灵机一动,故意自称是大官的亲戚,对字画颇有研究,只要是真迹,无论价格多高都愿购买。
书生信以为真,拿出一幅画吹嘘起来。李卫看了看,故意说这画是假的,书生不服。
这时,李卫叫来了真正懂字画的人,当场鉴定为赝品,书生尴尬不已,
李卫借此机会教育他要诚信经营,切勿以假充真坑骗顾客。
还有一回,李卫到地方巡查,当地官员为讨好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和精美的礼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