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任命温福为定边右副将军,同时指派户部侍郎桂林协同展开平叛行动。
桂林是乾隆的老丈人,他是乾隆妃子伊尔根觉罗氏的父亲。
临出发前,营帐之内气氛凝重,温福麾下素有 “赛诸葛” 之称的谋士李楚,迈着沉稳的步伐,上前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
“温将军,大金川势力在这片土地上盘踞已久,根基深厚,其碉楼林立于山川之间,地势险要,实乃易守难攻之地。
相较而言,小金川的防御稍显薄弱,我们不妨先集中兵力,
全力攻打小金川,此乃切断大金川羽翼之良策。待小金川平定之后,我方士气大振,再倾尽全力对付大金川,届时定能事半功倍,一战功成。”
李楚缓了口气:“将军意下如何?”
温福与桂林二人相互对视,微微点头,“此乃妙计,”温福赞道。
经过一番商讨,他们迅速定下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温福率部从西路汶川进发,
桂林则领兵自打箭炉(今康定)南路挺进,两路大军遥相呼应,首要目标便是拿下小金川。
分而述之,温福所率的西路军士气高昂,一路马不停蹄,迅速抵达了小金川边境。
呜呼哀哉!除了崇山峻岭,眼前的景象,让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见小金川的碉楼拔地而起,高耸而坚固,犹如一头头拦路巨兽,俯瞰着眼前的清军。
据当地向导介绍,这些碉楼皆是用巨大的石块精心垒砌而成,而那粘合石块的 “水泥”,竟是黑粘土混合着鸡蛋调制而成,使得墙体无比坚实。
碉楼上的射击孔狭小而隐蔽,从内部向外射击视野良好,而外部想要攻入却难如登天。
温福望着眼前的碉楼,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对身边的幕僚李楚说道: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想当年,我协助傅恒、岳钟琪将军第一次攻打金川碉楼,
比之现在的碉楼质量可差远了,如今看来,这碉楼实乃名副其实的堡垒。”
许多清军士兵哪见过这种建筑,脸上满是好奇之色。一名年轻的八旗兵忍不住惊叹道:
“哇!这碉楼实在是太高了,简直高耸入云呐!”
听闻此言,谋士李楚眉头一皱,厉声道:“休要在此说这些丧气话!不管它多么坚固,难道还能抵得住咱们的西洋大炮?”
温福因有着上一次的作战经验,对碉楼的结构了如指掌。他面色凝重,翻身下马,开始有条不紊地排兵布阵。
“火炮营马参将听令!” 温福声音洪亮,在空旷之地回荡。
“在——!” 马参将身姿挺拔,抱拳回应。
“本帅派你带领火器营,用火炮全力轰击碉楼,务必精准无误!”
“遵命!”
马参将领命后,迅速转身,带领着火器营士兵,将一门门西洋大炮布置到位。
“步兵云梯队王统领听令!”
“在——!” 王统领精神抖擞出列应答。
“本帅命你率 500 云梯敢死队,在大炮的掩护之下,迅速靠近碉楼,伺机实施攻击,不得有丝毫懈怠!”
“遵命!”
王统领领命后,即刻召集麾下敢死队员,只见他们个个神情坚毅,准备随时冲锋陷阵。
火器营和前锋部队刚一出发,小金川土司僧格桑便察觉到了清军的动静。
他站在高处了望,见势不妙,当机立断,带着手下的队伍迅速分散开来,如鬼魅般钻进了碉楼之中。
一时间,四周的吊桥高高悬起,碉楼四周环绕着湍急的水流,清军骑兵,瞬间失去了作战优势。
温福心中焦急如焚,恨不得西洋大炮即刻开火,摧毁眼前这阻碍进军的碉楼。
就在他满心焦虑之时,只听得 “咚咚咚” 三声巨响,如沉雷般在耳边炸开,西洋炮终于发出了怒吼。
温福迅速举起单筒望远镜,向远处的碉楼遥望。他满心期待着,这三声炮响过后,对面的碉楼能轰然坍塌。
然而,令他大感意外的是,炮弹重重地打在碉楼上,仅仅留下了一片片烟熏火燎的痕迹,
那碉楼却依旧稳稳立在原地,除了掉点土渣,居然完好无损。
这一幕,让温福心中一凛,脱口道:“坏了,炮弹降不住碉楼。”
所有的清兵都惊得目瞪口呆。就连火炮营的马参将也面露难以置信之色。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的碉楼竟如此坚固,仿佛一块啃不动的铁板。
接下来,火炮营对着这座碉楼连续发射了不下 50 发炮弹,可除了扬起阵阵尘土与硝烟,碉楼依旧安然无恙。
温福见状,马上传令:“停止发射!”温福暗中思忖,不能再打了!炮弹在当下十分紧缺,不到关键时刻,绝不能轻易浪费。
旁边的谋士李楚忧虑道:“看来这炮弹对碉楼起不到实质性的伤害。”
温福沉思片刻,大手一挥:“弟兄们,给我冲!”
刹那间,清军士气大振,齐声呐喊着,如潮水般向碉楼冲去。震天的喊杀声,响彻云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