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 家庭实验室的熵增逆流
晨光透过斑驳的树叶,在孙玺儿家的小院里洒下点点光斑。孙玺儿趴在一张老旧的木桌上,桌上摆满了瓶瓶罐罐和精密仪器,放大镜后的眼睛一眨不眨,手中拿着奶奶的绣花针,小心翼翼地在蚀刻液中操作。
“又在鼓捣这些玩意儿,饭都凉了!”奶奶系着围裙,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从厨房走出来,无奈地摇了摇头。
孙玺儿头也不抬,专注地盯着手中的针,说道:“奶奶,再等一会儿!我马上就要完成这个分形日晷了,它能精准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她用镊子夹起绣花针,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您看,把针尖蚀刻成谢尔宾斯基四面体,投影误差率就能压缩至0.03%,这可是个了不起的突破!”
奶奶凑过去看了看,老花镜滑到鼻尖:“这针尖小得跟蚂蚁似的,你怎么看得清哟!”
孙玺儿笑着解释:“靠这些仪器呀!而且我还引入了引力时间膨胀公式 \Delta t = \frac{GM}{c^2 r} t 来校准真太阳时,这样我们看时间就比原子钟还准啦!”她一边说,一边在桃木底座夹层刻写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预测算法 S(n) = S_0 \cos(2\pi n/11) ,木屑簌簌落在桌上。
就在这时,院墙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接着“咚”的一声,陈大壮翻墙而入,手里还拿着半根冰棍,大喊道:“孙玺儿!听说你搞出了个能预测未来的日晷?让我瞧瞧!”
孙玺儿急忙护住桌上的日晷:“别乱来!还没调试好呢!”
陈大壮却不管不顾,一把抓起日晷,随意拨动指针:“能有多厉害,我才不信……”话还没说完,日晷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声,指针疯狂旋转,日影瞬间跃迁至2025年5月6日星图坐标,地面的青石板“咔嚓”一声裂开,渗出类脉冲星射电信号,在空中形成一道道闪烁的蓝光。
“啊!这……这怎么回事?”陈大壮吓得扔掉冰棍,往后退了几步,脸色煞白。
孙玺儿又急又气:“叫你别碰!这下好了,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问题!”她赶紧凑过去查看日晷,心跳得飞快,“希望没有损坏内部结构,不然又得重新来过……”
厨房内,蒸汽袅袅升起,弥漫着糯米的清香。奶奶戴着老花镜,正熟练地揉着面团,擀面杖在案板上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
孙玺儿抱着一堆仪器冲进厨房,兴奋地说:“奶奶!今天做清明粿,我要用科学的方法改良工艺,保证做出来的粿又好吃又好看!”
奶奶被逗乐了,笑着说:“做了几十年清明粿,还没听说过要用科学做的,你这丫头又想出什么鬼点子了?”
孙玺儿将黏度计架好,把糯米团放入测量容器,解释道:“您看,我测量糯米团的松弛模量,公式是 G(t) = G_\infty + (G_0 - G_\infty)e^{-t/\tau} ,这样就能精准控制面团的弹性,包馅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容易破皮啦!”
奶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你说的这些公式,奶奶听都没听过,能行吗?”
“肯定行!”孙玺儿信心满满,又拿出红外测温仪和自制的蒸制控制器,“蒸制过程也有讲究,得用热力学耦合场方程 \frac{\partial T}{\partial t} = \alpha \nabla^2 T + \beta \dot{Q}_v 来优化火候和时间,这样粿的口感才会达到最佳!”
奶奶一边包着豆沙馅,一边摇头笑道:“做个粿还要算这么多东西,传出去别人该笑话咱们了。”
孙玺儿调皮地眨眨眼:“等做出来,保证让您大吃一惊!”
随着蒸锅里的水烧开,孙玺儿紧紧盯着各种仪器的显示屏,不断调整参数。当蒸笼盖掀开的那一刻,奇迹发生了——白色的水蒸气没有散去,反而在空中凝结成六维超立方体的投影,光影交错间,还闪烁着复杂的数学公式。
奶奶手中的蒸笼布差点掉在地上,目瞪口呆地说:“我的老天爷!这哪里是在做粿,简直是在变魔术!”
孙玺儿激动得跳起来:“成功了!这就是科学与美食的完美结合!”
陈大壮不知什么时候也溜进了厨房,张大嘴巴惊叹道:“太牛了!这粿还能这样做?我要拍照发朋友圈,肯定能收获一堆赞!”
3月23日 数学的时空褶皱
数学课堂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林雪老师正在黑板上讲解割圆术,粉笔在黑板上沙沙作响。
“同学们,通过不断分割正多边形,我们就能逐渐逼近圆周率的值……”林雪老师转过身,准备继续画图。
“老师!”孙玺儿突然站起来,声音洪亮,“我发现植物里藏着更精确的圆周率!”
林雪老师微微一愣,推了推眼镜:“孙玺儿同学,先认真听讲,有问题课后再讨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