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 生物拓扑学的混沌启蒙
教室外,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教室里,林雪老师正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着蚂蚁的结构图,一边讲解:“同学们,蚂蚁的社会分工明确,它们通过信息素交流,构建起复杂的社会网络,这是生物界典型的自组织现象……”
“老师!”孙玺儿像只敏捷的小鹿,“腾”地一下站起来,马尾辫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她怀里抱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面是一个泛着幽蓝光芒的分形凝胶蚁巢。前排的周思思瞪大眼睛,好奇地伸长脖子,鼻尖差点贴上玻璃,惊讶地说道:“这……这巢怎么跟我平时见到的完全不一样,像科幻电影里的!”
林雪老师扶了扶眼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问道:“孙玺儿同学,你这个蚁巢很特别,能给大家讲讲吗?”
孙玺儿兴奋地走上讲台,指着蚁巢的通道,语速极快地说道:“老师,同学们,这个蚁巢采用了门格海绵结构进行3D打印,孔隙率精确到42%!我还建立了觅食路径模型,公式是 \frac{d\mathbf{x}}{dt} = \frac{k}{r^2 + c}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预测蚂蚁的移动轨迹,就像给它们的行动编了一个精准的程序!”她顿了顿,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而且我在观察窗夹层刻了费米子隧穿概率公式 P = e^{-2kd} ,说不定能打开微观世界的新大门,发现蚂蚁和量子世界的奇妙联系!”
同学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真的假的,蚂蚁还能跟量子扯上关系?”“就是啊,孙玺儿总是有这些奇思妙想,也不知道靠不靠谱。”
这时,“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但放学后,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蚁群突然集体躁动,工蚁的触角竟发射出类似收音机杂音的电磁脉冲。程野举着老式收音机,声音颤抖地冲过来:“孙玺儿!这频率……和2012年太阳风暴的残波一模一样!这到底怎么回事,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孙玺儿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紧张:“我也没想到会这样,也许我们无意中触发了某种未知的机制。不过这也证明了我的猜想,蚂蚁和量子世界之间可能存在着我们从未了解的联系。我们得好好研究研究,说不定是个重大发现呢!”
废弃的仓库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程野踩着木梯,手里拿着竹篾,调整着分形蚕架,竹篾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皱着眉头,有些怀疑地说:“孙玺儿,这科赫曲线的架子真能多养蚕?我爸说这看着像艺术装置,根本不像能用来养蚕的东西。”
孙玺儿盯着显微镜,蚕丝在载玻片上泛着微光。她自信地回答道:“程野,你就放心吧。我改良了桑叶配比,还建立了丝蛋白合成速率公式 \frac{dS}{dt} = \frac{v_{max}[E]}{K_m + [E]} ,按照我的计算,产量至少提升50%!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她神秘地从书包掏出刻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接着说:“更重要的是……”
“你不会又要刻公式吧?”程野无奈地笑了笑,打断了她的话。
孙玺儿眨眨眼,刀尖在蚕茧内壁游走,一边刻一边说:“这次是超弦理论的紧化维度方程 R = \sqrt{\alpha'} ,十年后说不定能为量子计算提供新的材料思路呢。我们现在的每一步尝试,都可能是未来重大突破的起点。”
程野摇摇头,半信半疑地说:“希望你说的是真的。不过要是被大人发现我们在仓库里搞这些,肯定又要挨骂了。”
孙玺儿停下手中的刻刀,认真地说:“程野,科学就是需要冒险。我们做的这些实验,虽然看起来有些疯狂,但说不定真能改变世界呢。而且,这可是我们的秘密基地,只要我们小心点,不会被发现的。”
十年后,当斯坦福实验室的科学家捧着这卷蚕丝,惊叹于它的独特结构和潜在价值时,他们不会想到,一切的起点竟是两个孩子在仓库里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尝试。此刻,蚕宝宝正沙沙地啃着桑叶,而窗外的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4月7日 语文的量子考古
语文课堂上,窗外的鸟儿欢快地唱着歌。王梅老师的声音温柔婉转,正在朗诵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老师!”孙玺儿的手举得笔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激动和质疑。王梅老师微笑着点头:“孙玺儿同学,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孙玺儿抱着一摞写满公式的纸,走上讲台,展开其中一张,说道:“老师,同学们,杜甫这首诗里有科学问题!您看,‘千朵万朵压枝低’,这么多花会引发湍流,根据雷诺数公式 Re = \frac{\rho v L}{\mu} ,这个雷诺数远超临界值!还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经过我的计算,85分贝的声音会干扰蜜蜂的舞蹈语言,影响它们传递信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