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我在对账。“温知虞瞥了眼醉眼朦胧的俞锦恩,“绿袖,送二位公子从西门出去。“
俞锦恩踉跄着还要凑近,被来福横刀拦住。寒光出鞘三寸,醉汉顿时清醒大半。
松鹤苑里,老夫人听完回禀,混浊老眼陡然发亮:“你说他们独处了半个时辰?“
“千真万确!“婆子压低声音,“俞二公子出来时,衣领都是歪的。“
“好好好!“老夫人捻着佛珠大笑,“去请侯爷,说老四媳妇。“话音未落,忽见陆君衍踏着暮色进门,玄色官袍还沾着御书房的龙涎香。
“母亲急着寻儿子?“
……
来福抱臂站在廊下,目光扫过红缨手里泛黄的账本:“前些日子总不见你人影,莫不是被哪个俊俏郎君绊住了脚?“
红缨抬眼打量他。晨光里青年侍卫肩头落着金桂花瓣,玄色劲装衬得腰身紧实,剑眉下那双眸子亮得灼人。她捻着账本的手指紧了紧,面上却嗤笑:“我去南边查账,顺道见了见表哥。倒是你,当值时总盯着我院子作甚?“
“谁盯着...“来福耳根发烫,话头一转,“夫人和俞二爷他们贩的什么稀罕物?听说赚得盆满钵满。“
红缨倚着朱漆柱子,竖起两根青葱玉指:“这个数。“见来福皱眉,她踮脚凑近他耳边,“二十万两白银呢。“
温热气息拂过颈侧,来福喉结滚动:“当真?“
“骗你是小狗。“红缨退后半步,裙裾扫过石阶上零落的桂花。其实何止百万,那些从西域运来的汗血宝马,配上特制鞍鞯转手就是十倍利。但她牢记夫人叮嘱,账目上的事只能露三分。
正说着,绿袖挑开湘妃竹帘:“夫人唤你。“
温知虞正在茶室烹雪水,青瓷瓶里斜插着支白梅。见来福进来,她将鎏金小壶搁在红泥炉上:“灰雀儿可有消息?“
来福从贴身暗袋取出拇指粗的竹筒。温知虞展开字条,娟秀小楷写着:侯府欲在大明湖擒人,速避。
“倒是勤快。“她将纸条投入炭盆,火舌倏地卷走焦边,“给首辅带个口信,就说...“忽然顿住,执笔在薛涛笺上疾书。墨迹未干便折成方胜:“从西角门走。“
红缨捧着锦盒候在门外,闻言上前:“奴婢随来福侍卫同去?“
“你去温府请二婶。“温知虞将方胜塞进红缨袖袋,“记得让粤哥儿穿那件靛青织金箭袖——前日庄子上新贡的云锦,最衬少年人。“
西角门藏在藤萝架后,铜锁已生绿锈。来福摸出把鱼形钥匙,咔嗒一声轻响,门轴转动时惊起几只灰雀。
“骑马快些。“来福解下拴在歪脖柳下的黑驹。这马通体乌亮,唯额前有簇白毛,正是当年陆君衍从漠北带回的良驹。
红缨盯着马鞍犯难。男女同乘是万万不能,可若让来福步行...
“发什么愣?“来福突然托住她腰侧,不等惊叫便把人送上马背,“戌时前要见首辅,耽搁不起。“说着将缰绳塞进她掌心,自己大步流星往巷口车马行去。
黑驹扬蹄时,红缨攥紧鬃毛。风掠过耳畔,她忽然想起去年上元节,来福也是这样不由分说背她跃过起火的花灯架。那时他后颈有颗朱砂痣,在月光下红得滴血。
温府门房正打盹,忽闻马蹄声近。抬头见红缨绯色裙裾翻飞如蝶,忙不迭迎上来:“姑娘可是带了大小姐的喜讯?“
“劳烦通传,大小姐请二夫人过府赏梅。“红缨将马鞭绕在腕上,余光瞥见角门处闪过黛蓝衣角——是二房那个爱听墙根的刘嬷嬷。
温老夫人正在后院修剪罗汉松,金丝楠木拐杖搁在石桌上。见红缨进来,老人眯起眼:“阿虞又琢磨什么鬼点子?“
“老夫人圣明。“红缨屈膝行礼,“大小姐说粤少爷的差事有眉目了,工部李侍郎府上正缺个懂水利的文书。“
青杏端来的雨前龙井还在冒热气,温二夫人已经带着温粤匆匆赶来。少年郎君发冠微歪,靛青箭袖沾着墨渍,显见是从书房被拽出来的。
“母亲您瞧。“温二夫人捏着帕子拭泪,“粤儿苦读这些年,总算...“忽然瞥见红缨冲她眨眼,忙改口道:“总算能替家族分忧了。“
红缨忍着笑扶她上轿。车帘落下时,温二夫人攥住她手腕:“好姑娘,跟婶子透个底,究竟是哪位贵人?“
“夫人到了便知。“红缨望着轿外掠过的酒旗,心想此刻大明湖畔该有好戏登场。夫人前日让四喜班在湖边排的新戏,唱的可不就是“侯门捉奸“的折子?
松鹤苑的檀香混着药香,老夫人撂下茶盏时,腕间佛珠磕在黄花梨桌面上“咔哒“一声响。
“大小姐的月信。可还准?“老夫人盯着红缨,浑浊老眼里闪着精光。
红缨笑嘻嘻地往香炉添了把百合香:“老夫人莫急,姑爷特意问过太医,说女儿家要满十八身子骨才长开呢。首辅大人心疼我们小姐,说要当闺女再养两年才舍得让当娘。“
佛珠突然“哗啦“散落一地,老夫人颤巍巍抹眼泪:“知虞吃斋念佛十几年,到底是修来好福气。青杏,去护国寺捐十桶香油,给我孙女婿点盏长明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