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朕任命你为福建水师提督,与姚启圣共同筹备攻台事宜。”
“臣领旨!”施琅重重叩首,一副壮志即酬的豪情。
……
台湾,赤嵌楼。
12岁的郑克塽身着王服,手里抚摸着延平王印,他的眼睛却充满了惊慌。
他明白,这王印被兄长的鲜血浸染过,隐隐有一股血腥味。
此时冯锡范俨然以辅政大臣的身份站在女婿的身旁,他成了台湾真正的掌权者。
“王爷,探马回报。”刘国轩单膝跪地,“清廷已派施琅为水师提督,正在福建集结战船,恐有攻台之意!”
“施琅?被郑先王清理出去的废物!”冯锡范眉头紧锁,“这个叛徒居然要报复台湾!”
郑克塽慌张地问:“岳父,我们该怎么办?”
冯锡范冷笑:“怕什么?台湾海峡天险,清军不习水战,来了也是送死!”
“刘将军,加强澎湖防务,务必守住门户!”冯锡范原本是管理内政,如今开始指挥军事专家刘国轩来了。
刘国轩,福建龙岩人,郑经任命其主管军事,被封为镇国公。
他和冯锡范、陈永华被称为台湾三杰。
啊,对了,康熙收台前,陈永华已然去世,真实历史是被冯锡范打压郁闷而死的。
刘国轩也不敢计较,为了台湾安全,忍气吞声领命而去,他的眼中满是忧虑。
他清楚,经过内斗,郑军士气低落,而清军来势汹汹,此战凶多吉少。
……
福建,厦门水师大营。
施琅站在旗舰的甲板上,望着眼前整齐列阵的数百艘战船,心潮澎湃。
三十年了,他终于等到了施展才华的时候了。
如今他的思想逐渐升华,国家大事占据了首位,他要一击必中,彻底解放台湾。
之前康熙做出多次让步,比如台湾民众不剃发易服,可以不用缴纳税赋等等优惠政策,
郑经不断反悔,以至于落得现在境况。
“提督大人,所有战船已检修完毕,将士们日夜操练,只待大人一声令下!”副将上前请示道。
施琅点点头:“传令下去,三日后祭海出征!”
当晚,施琅独自站在海边,望着对岸的台湾方向。海风呼啸,仿佛带来了三十年前父亲和弟弟的惨叫。
他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但是理智瞬间战胜了这一切,国家大义为重,
收复失地是目的,减轻台湾百姓的损失为第一要务。
一个人总有成长的过程,在进宫之前,施琅生活在仇恨中。
……
澎湖列岛,妈宫港。
“千帆竞渡,战鼓咚咚!”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领清军水师挺进澎湖。
台湾郑军主帅刘国轩早已严阵以待。
海面上,数千艘战船对峙,旌旗蔽空。
施琅站在旗舰船头,举起望远镜观察敌阵。他注意到郑军虽然船多,但阵型松散,显然军心不稳。
“传令,”施琅沉声道,以‘二龙出水’阵法突击敌舰中军,务必一举击溃刘国轩旗舰!”
这就是擒贼擒王的战术。
战鼓擂响,清军战船如离弦之箭冲向郑军。炮火轰鸣,箭矢如雨,海面上顿时硝烟弥漫。
刘国轩没料到清军战舰如此凶猛,如飞一般,“快!快!左转舵,”他几乎是吼叫着指挥。
但为时已晚,施琅亲率精锐直扑郑军旗舰,双方舰船捉对厮杀,
经过激烈接舷战,旗舰被撞沉,郑军大败,刘国轩跳水逃生败走。
战后统计,郑军损失战船二百余艘,士兵伤亡万余,而清军仅损失不到三成兵力。
澎湖湾落入清军控制中。
……
台湾,热兰遮城。
败报传来,郑克塽面如土色:“完了……全完了……”
冯锡范也慌了手脚:“澎湖已失,台湾门户洞开!”
刘国轩裹着伤臂,沉声道:“王爷,清军势大,不如……不如归降吧。”
“投降?”冯锡范厉喝,“你想害死王爷吗?”
刘国轩苦笑:“冯大人,难道要让全岛军民为你的野心陪葬吗?”冯锡范无语。
郑克塽六神无主,瘫坐在椅子上。
这时,一位士兵急匆匆进来报告:“王爷,两位将军,施琅派人送来书信,说着话,把信件呈给郑塽。
冯锡范上前一步,拿起书信拆开看,只见上面写着,“如若降,可保性命无恙富贵长久。”
落款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上面盖着大清玉玺印。
众人默不作声,如今组织不起来像样的抵抗,姚启圣依照他在厦门招降的办法,郑军士兵纷纷投诚。
……
紫禁城,武英殿。
康熙手捧战报大笑:“台湾指日可下!朕料郑氏将归降我大清!速传朕令,善待郑氏后人,不许妄杀台湾岛居民。”
经过激烈的讨论,刘国轩和冯锡范最终接受了失败,向施琅献上降表,解除武装献城投降。
台湾城内,郑克塽望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清军,无力瘫软在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