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六次南巡的次年,即康熙四十七年,大清王朝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太子被废。
俗话说“太子稳则国家稳”,废立太子绝非儿戏,你想不到吧?英明神武的康熙曾两立两废太子,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而要探寻康熙废太子的缘由,还得从康熙的家庭说起。
康熙一生共册立四位皇后:
1.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她是康熙的原配妻子,父亲是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
噶布喇的父亲,便是康熙朝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索额图是他的弟弟,这父子三人在朝中可谓是举足轻重、一言九鼎之人。
康熙四年(1665 年),在孝庄太皇太后的主持下,赫舍里氏被册立为皇后。
2.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康熙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年仅 二十一岁就去世了。
之后,钮祜禄氏登上后位,她是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
遏必隆同样是康熙的辅政大臣。康熙十六年(1677 年),钮祜禄氏被册立为皇后,然而命运弄人,她仅在位半年便溘然长逝。
3.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她是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佟国维之女,同时也是康熙的表妹。
佟国维乃是康熙母亲的弟弟,也就是康熙的亲舅舅。
康熙十六年(1677 年),佟佳氏被封为贵妃。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病重的佟佳氏被册立为皇后,令人惋惜的是,次日她便与世长辞。
4.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她是护军参领威武之女。
与前面三位皇后不同,乌雅氏出身低微,起初只是一名宫女。
康熙十七年(1678 年),她生下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还诞下了皇十四子胤祯 。
此外,她所生的其他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皆早夭。
需要留意的是,乌雅氏在康熙年间一直是德妃,直至雍正帝即位后,她才被追尊为皇太后。
康熙去世不久,乌雅氏也随之离世,谥号“孝恭仁皇后”。
这里有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康熙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并未诞下皇子。
于是,康熙将德妃所生的四皇子交给皇后来抚养。
此举出于两个考量:一来德妃地位较低,皇后能够给予四皇子更好的教育;
二来考虑到皇后膝下无子,这也能给皇后一些心理慰藉。如此一来,雍正皇帝自幼便在皇后佟佳氏身边长大。
理论上,康熙共有三位皇后,除了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生下皇次子胤礽外,其他两位皇后皆无皇子。
如此形势下,皇次子胤礽自然而然成为太子的不二人选。
在此补充一点,胤礽虽是康熙的皇次子,但其兄长胤禔是康熙的庶长子,母亲为惠妃纳喇氏。
纳喇氏是郎中索尔和之女。由于惠妃并非皇后,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康熙,遵循立嫡原则,选择了原配皇后所生之子胤礽作为太子。
……
让我们将时间的镜头拉回到康熙十四年(1675 年)六月的乾清宫。
那时,21 岁的康熙皇帝,因吴三桂造反一事而忧心忡忡、心事重重。
他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俯视着殿下的群臣,心中思绪如潮水般翻涌:南方已然乱成一团,朝局必须尽快稳定下来。
朕决定尽早册立太子,以断绝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妄想。
想到此处,康熙振作精神,声音洪亮地说道:
“诸位爱卿,今日朝议的主题是册立太子之事,大家尽可直言心中的合适人选,无需顾虑,言者无罪。”
稍作停顿,他又意味深长地说道:“太子乃国之储君,关乎江山社稷的根本,诸位切不可夹带私心。”
康熙话音刚落,一道声音便响起:“陛下,臣以为二阿哥胤礽实乃太子的不二之选。
胤礽乃仁孝皇后所出,嫡长子之位名正言顺。况且仁孝皇后为诞育皇子不幸崩逝,
二阿哥若能承太子位,既合乎祖宗礼法,亦可慰藉皇后在天之灵。”
说这话的正是大学士索额图。
站在索额图身旁的首辅索尼,对自己儿子的这番言论颇为欣赏,关键时刻,
儿子能挺身而出力挺自家外孙,老夫甚为欣慰。
索额图是首辅索尼的儿子,而他哥哥噶布喇的女儿正是胤礽的母亲,因此胤礽尊称索额图为外叔公。
康熙听后,满意地微微点头,目光转而望向其他大臣,问道:“还有哪位爱卿要进言?”
明珠犹豫了片刻,上前奏道:“臣以为,择立储君应当以德才为先……”
“等一等,”康熙抬手打断明珠的话,语气坚决地说道:
“大学士,你乃饱学之士,不会不知嫡庶之分吧?正统观念不可轻易废弃,朕意已决——册立胤礽为太子,以安社稷,诸位无需再议。退朝。”
哈哈!康熙其实早已拿定主意,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毕竟,册立太子本就是皇室家事,不一定非要听从臣子们的建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