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 冰棱的减法诗
寒风裹挟着细雪,如无数细小的银针,用力拍打着教室的玻璃,发出“簌簌”的声响。窗台上垂落的冰棱随着气流微微颤动,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冷冽的光泽。李老师裹紧身上的棉衣,缓缓走上讲台,呼出的白雾在面前弥漫开来。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算式,粉笔灰轻轻落在他肩头的霜花上,转瞬即逝。“假设冰柱原长15厘米,每小时融化2厘米……”李老师的声音在寂静的教室里回荡,尾音还未消散,前排就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
孙玺儿将冻得通红的手指按在皱巴巴的草稿本上,呼出的热气瞬间在眼镜片上凝成白雾,模糊了她的视线。她赶忙摘下眼镜,用衣角匆匆擦拭,眼神中满是急切与兴奋。“老师!”她突然站起身,由于动作过猛,棉鞋在结霜的水泥地上重重打滑,发出刺耳的声响。她稳住身形,举起放大镜对准冰棱,大声说道:“融化速度会随表面积变化!半径0.5厘米的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是……”
后排的陈大壮眼珠子一转,悄悄拧开暖气片阀门。一股热风猛地扑向冰棱,原本缓缓滴落的晶莹冰珠顿时加速坠落,在讲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别动!”周冬冬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过去按住他的胳膊,“汞柱实验的教训还不够吗?”孙玺儿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掏出自制的小量筒,小心翼翼地将融化的冰水倒入刻度管,眼神紧紧盯着量筒内的液面:“初始体积12.5毫升,三分钟后……误差率37%!”她的笔尖在纸上飞速飞舞,“必须引入阿基米德原理修正!”
李老师推了推蒙着雾气的眼镜,眼中满是赞赏。他转身在黑板上新增变量,粉笔划过黑板发出“沙沙”的声响,与窗外呼啸的北风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韵律。教室里,同学们纷纷低头计算,此起彼伏的演算声,让这寒冷的空气都仿佛泛起了智慧的温度。
午后的语文课,阳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进教室。王小芳皱着眉头,对着作业本唉声叹气,手中的钢笔悬在纸上迟迟不肯落下。“这个‘凝’字的两点,怎么写都像冻僵的蝌蚪!”她烦躁地抱怨道。孙玺儿听到后,好奇地凑过去,手中的圆规针尖轻轻丈量着纸面:“4毫米!”她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她抓起直尺,一路小跑冲向窗户,将直尺紧贴在玻璃上,声音中充满惊喜:“和霜花晶体间距完全一致!”
阳光穿过冰花,在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斑,宛如一幅梦幻的画卷。孙玺儿回到座位,翻开造句本,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墨迹缓缓洇开:“冬天是凝固的减法——云朵减去温度,便有了冰棱;时间减去喧闹,便有了诗行。”当她举起本子时,窗外的冰棱正巧折射出绚丽的彩虹,与字迹上的墨痕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1月10日 蒸汽的几何狂欢
清晨五点,整个村庄还笼罩在黑暗与寂静之中,孙玺儿家的厨房却早已亮起了昏黄的油灯。灯光在弥漫的雾气中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奶奶佝偻着背,往灶膛里添柴,干枯的树枝燃烧时发出“噼啪”的声响,火星不时溅在孙玺儿的笔记本上,留下一个个小小的焦痕。“小祖宗,蒸个馍也要拿算盘?”奶奶笑着嗔怪道,脸上的皱纹里满是宠溺。
孙玺儿戴着厚厚的毛线手套,举着温度计,镜片上很快蒙上了一层白雾。她顾不上擦拭,全神贯注地盯着温度计:“竹笼屉孔隙率21%时,蒸汽穿透效率最高!”她将面团放在案板上,熟练地揉成标准的半球体,又用量杯仔细测量:“表面积减少18%,熟化时间能缩短……”
正说着,周冬冬风风火火地从后院冲进来,头发上还粘着几片草屑,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我把馍捏成十二面体了!”过了一会儿,蒸笼揭开的瞬间,一股浓郁的麦香扑面而来。大家惊讶地发现,裂开的纹路如非欧几何图形般错综复杂,充满了奇妙的美感。奶奶看着这奇特的馍,笑得直抹眼泪:“这哪是馍,分明是给老天爷的数学题!”
午后,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霜地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外衣。孙玺儿拿着一根冻硬的树枝,在霜地上认真地画出分形跳房子的图案,树枝划过冰面,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质数格要背《均输章》!”她一边画一边向小伙伴们解释。陈大壮兴致勃勃地第一个跳进“7”格,嘴巴微张,结结巴巴地背诵起来:“今有三人共车……”然而,还没背完,他就因为单脚站立不稳,失去了平衡,朝着“混沌漩涡”区撞去。
就在他闭眼旋转的时候,周冬冬突然瞪大眼睛,惊呼道:“快看!”只见震落的霜屑在逆光中缓缓悬浮,在阳光的照射下,竟神奇地组成了曼德博集合的金色轮廓,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远处,正巧路过的李老师也被这奇妙的景象吸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眼镜片上映出这令人惊叹的数学奇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